路伟:做文艺片,为了更亲密的关系 | 造就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69fzqj05&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上海青联x造就 联合出品
第157位讲者:路伟
天空之城影业 创始人
天行者娱乐产业基金 创始合伙人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出品人
我在电影院长大
四五岁就开始在放映室倒带子玩
长大后我成了一名艺术电影投资人
我投过中国第一部
三维动画电影《魔比斯环》
2015年投资了《大圣归来》
2016年又通过社群经济
把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
做到了1200万票房
我喜欢包容的暖色调文艺片
我不喜欢个人电影、苦涩的地下电影
这个社会的生活已经很有压力
我们应该创造温暖一点的作品
过去五年
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增长
我们有了四万块荧幕
七千多家影院
动画片在2016年开始偏冷的市场下
取得50%以上增长
那五年后的电影市场会变成怎样?
《苏州河》、《阳光灿烂的日子》
《17岁单车》是艺术电影1.0
《可可西里》、《孔雀》
《海洋天堂》是艺术电影2.0
《长江图》、《我们诞生在中国》
《喜马拉雅天梯》让艺术电影走向大众
我爱和艺术电影创作者说
作品要走心
我们是拍给当下的电影观众看的
如果说
“我的作品拍给10年后的观众看”
“我的作品要看三次五次才能看懂”
我觉得这就是装
未来的艺术电影该怎样做传播和发行?
我觉得文艺电影是一个特别容易
找到自己用户的电影类型
文艺青年不是一个职业
他们是基于同好的圈层
文艺片是更接地气的片子
而不是给自己打上高逼格、高冷的标签
文艺片的传播应该更接地气
更能和受众进行直接沟通
暑期档、春节档、贺岁档
这些大档期不适合文艺片
文艺片不要高举高打
覆盖所有档期
它更适合低调潜行
分区发行、分线发行
落到精准的目标人群之中
它不用全中国跑场
它可以在中国排名二三十名的城市里
慢慢传播
现在的文艺片有种断片式的自嗨
或者是创作者本身很嗨
观众感觉不到你的嗨点
或者是发行人把PR做得很好
创作者和受众却都找不到嗨点
中国电影观众有这么好的观影习惯
我们应该抓住这样的一个机会
和我们的文艺片的受众
有一些更亲密的一些关系
这个亲密的关系
我用一个词来说
就是说要高潮的一致性
只有观众的高潮
发行人的高潮和创作者的高潮在一起
才是文艺片要追求的高潮一致性
未来五年
众筹会成为文艺片的连接器
让观众从产品、影院、院线等等方面
参与整个影片的产业链
《喜马拉雅天梯》两周的众筹
吸引了那些去过西藏深度游的人
吸引了王石、陈坤这些名人
众筹到的不仅是钱
更可能是资源
是认同的声音
在垂直领域
文艺电影比商业电影可能更容易
获得一些认同的声音与帮助
此外
现在制约文艺片排片规模的
是艺术影院太少而商业影院过剩
中国银幕供应链已经成熟
影院该要细分了
观众现在想看文艺电影其实很难
很多影院只排几场甚至都不排
我想在中国的城市书店、文化馆等等地方
去投资艺术电影
慢慢培养文艺电影的观影习惯
寻找同好的人群
虚拟的院线也将是未来文艺电影的助力
商业电影的黄金档是晚上六点钟到九点钟
艺术电影的黄金档期却是晚上十点钟
艺术电影不要遵循商业电影的放映规则
上映一个月就下档了
《喜马拉雅天梯》在发行一年多后
仍然在北京一个剧场反复放映
每一场的上座率还有百分之二三十
艺术片就是富含着人文的关怀
它记录着一个时代
可以滋养着世道人心
艺术电影可以被长期反复观看
艺术电影这一个品类
一定不可或缺
尽管艺术电影正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但我们的导演、制片人、发行人
请不要回避票房问题
我们要干净的票房
票房是来自观众的选票
值得这个电影产业链上的所有人
给予足够的尊重
点击标题 查看往期回顾